荐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载文章]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美国的钱币收藏方式
  
      美国钱币界的收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日期(后加上按造币厂标记)收藏,二是按类别收藏。另外还有两个次要收藏方式,那就是按版别收藏和自由收藏。

      所谓按日期收藏就是把某个品种每年出的币都集全,如从1909年以来的林肯分币。如果某年几个造币厂同时造一枚币,那么也要把带各造币厂标记的币集全,另外再加精制币。这样一来,一个林肯分币全套共有两百多枚。

      类别收藏是在同样图案的币中只收藏一枚,而且往往是最容易收到的那一枚。造币厂、年号、精制、普制等通通不作区分,只要是未流通即可。按照这种方式收藏的林肯分币一套只有7枚,因为该分币过去100多年来背面换了7种图案。也有人把1943年的林肯分币加入这一套中,因为那年出了钢币,看起来和其它年份的铜币大不相同。

林肯铜币
aaaa.png
林肯钢币
2944_75cb1377382319d8c2a68c7348bb2.jpg

      按类别收藏的好处,是可以绕过币筋,因为罕见的年份和版别都可以用相同图案的其它年份或版别的币来替代。按类别收藏所追求的是大全套,如美国200多年来发行的所有类别的钱币,或者极端的高品相。

      按版别收藏是要把一个系列中所有因模具差异而产生的版别都收全,包括字体和图案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而自由收藏是见好就收,不管其它。

      了解不同的收藏方式有助于解释和预测钱币的价格走向。比如说自美国造币局在1999年推出以美国五十个州为主题的25美分硬币以后,收藏25美分硬币的人数急剧增加。光是1999年25美分精制银币的发行量就达到80万枚之多。如果这些25美分精制银币的收藏者扩大其收藏范围,按日期收藏历年的25美分精制银币,那么币筋就会是发行量4,000枚的1936年25美分精制银币。据Eric Jordand的说法,只要五十州25美分精制银币收藏者中有百分之一的人收藏该币,就能完全耗尽其存世量,其价格必然会飙升,但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对这个现象的最好解释,是五十州25美分精制银币收藏者主要是按类别进行收藏,因此把1999年以前所有25美分银币归为一类,因其图案没有变化。Eric Jordan提到,最杯具的莫过于花了大价钱按日期进行收藏,结果多少年后潮流一转,后来的收藏者按类别收藏,把所有那些罕见的日期和普通日期归为一类。钱币的收藏和投资者购入时一定要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收藏方式。

      按类别收藏的方式也可用来解释中国现代金银币中1盎司94年麒麟精制银币在美国的相对低价。1盎司麒麟银币从94年发行到97年,实铸量4400左右的94精制麒麟和实铸量4004的95麒麟在美国市场上有近一倍的价差,反倒和实铸量8000的96和97年精制麒麟相似。通常的解释是95年是币筋。但就凭400枚不到的差别,94麒麟不该拉下95麒麟这样多。

      如果是按日期收藏,那1盎司麒麟银币全套应该包括6枚,因为94年和97年另外发行了普制币,也应包括在内。(94精制麒麟的版别不算。)鉴于95年精制币的瓶颈,1盎司麒麟银币全套不会超过4004套。在这种收藏方式下94年精制币成为次要瓶颈,其价格不应与95年有太大差别。

      但是如果按照类别收藏,94年1盎司精制银麒麟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图案相同,发行量45000枚的94年普制麒麟币可以用来代替精制币,构成四枚一套的1盎司麒麟套。因为中国现代金银币普制不普的缘故,94年普制麒麟的外观和精制币相差无几,NGC和PCGS因此屡屡把普制币评为精制币。这样一枚普制币跻身于精制币中完全可以接受,收藏者大可不必出高价购买精制币。这样94年1盎司精制麒麟的价格就和95年精制币的价格拉了开来,落得与96、97年麒麟币为伍。

      这个说法可以预测94年和95年1盎司麒麟银币在中国市场上价格不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因为中国现代金银币收藏者没有按类别收藏的习惯,追求一定是1盎司精制银麒麟套,而不会用普制麒麟来充数。本人身在美国,无法追踪中国的实际市场情况。不过根据网友的反应,94年和95年1盎司精制麒麟银币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上价格在一个档次上,证实了收藏方式对价格的有效影响。

电话:18553211590
姓名:荐藏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篇:不受待见和趋之若鹜

        Eric Jordan在《当代纪念币》一书中讨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现在最受追捧的美国币(当然价格也随之高企)在发行之时或发行之初都是不受待见的品种。这些币刚刚发行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发行量低或返熔量大,结果几十年后反倒成全了它们,成为藏家趋之若鹜的品种。

        Eric Jordan将当初这些币种不受待见的原因总结如下。

       1. 发行价太贵。巴拿马-太平洋展览会50美元金币1915年发行时的卖价是100美元,藏家都觉得太贵,最终的销量大大低于计划发行量。这些币如今的价格在35,000-125,000美元之间。95年精制行走女神银币未单独发行,只用于套装,而一套的价格达1千美元,因此只卖出3万套。精制行走女神银币在该套的价值中占200美元左右,如今的平均价格为3千美元。

巴拿马-太平洋展览会50美元金币
2944_cd621607053583acd9ff1cc74893a.jpg

95年精制行走女神银币
2944_610a1607053696f98e8d5bc69bc75.jpg

        2. 太丑陋。藏家都喜欢设计漂亮的币,但出于政治原因,美国造币局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出了一些丑陋的币。这些币当然不受欢迎,销量很小。但这些币如今的交易价格都在发行价的十倍以上。说到这里可以补充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时不时会购买5盎司的America the Beautiful(壮丽美国)银币作为投资币。但2012年夏威夷火山银币极其丑陋,因此放了它一马,不想这枚币是这个系列中发行量最低的,只做了2万枚,4个月便销售完毕。(一般要销一年多。)然后价格便扶摇直上,远超那些设计漂亮得多的币种。

2012年夏威夷火山银币
2944_73db1607053732bd4c1cb02aa6363.jpg

        3. 币种发行太多,因此稀释了收藏需求。1995-96年美国造币局发行了12种纪念银币,造成藏家需求极度分化,因此96年品种的发行量降低了70%之多。这些96年的品种现在涨了近十倍。

        4. 生产期短。有些币种的生产期很短,因而铸造量较小。如1916年25美分站立自由女神因为当年下半年才开始生产,只压制了56,000枚。现在一枚未流通币的价格达15,000美元。

1916年25美分站立自由女神
2944_c14b16070538257de4c7fda1d1a88.jpg

        5.    返熔量大。1933年10美元印第安人头像和20美元高登金币因为美国经济大萧条,几乎全部返熔,现在一币难求。

1933年10美元印第安人头像金币
2944_2fce1607053869de1269ee16805ce.jpg
  
1933年20美元高登金币
2944_3a85160705399480fe50227ddbf67.jpg
  

         6.    不注意保存。1932年美国旧金山造币厂和丹佛造币厂分别铸造了25美分华盛顿硬币,旧金山造币厂的称为1932-S,而丹佛造币厂的称为1932-D。1932-S的铸造量是该类别中最低的,为408,000枚,而1932-D的铸造量稍高,为436,800枚。这种情况当时就引起藏家注意,因此许多1932-S得以完好地保存,而1932-D大量进入流通。结果现在未流通的1932-D价格反而是1932-S的两到三倍。

1932-S 25美分华盛顿硬币
2944_741916070540482a6f825a284407f.jpg
  
1932-D 25美分华盛顿硬币
2944_1a6016070540690d7f6b3860a0fe0.jpg
  
        7.    难以生产。1907年的高浮雕老鹰金币因为压制困难,被美国造币局提前终止生产,最终铸造了11,250枚。现时价格在10,000美元以上。

1907年的高浮雕老鹰金币
2944_12951607053934aa6cb543caff90d.jpg

        Eric Jordan断言,只要一枚币是一个重要系列的成员,那么如果该币被美国造币局或当时的藏家所摒弃,几乎可以保证以后会大获成功,即使要等十几年也罢。他的这种反向思维值得借鉴。中国的流通币、金银纪念币中也应该有类似的例子。一位美国币商提到他在八十年代6块人民币买一套精制流通币时国人都说买贵了,比面值高几倍,不值。结果今天看看呢?

      如果泉友有中国金银币、流通币的例子,欢迎补充。

电话:18553211590
姓名:荐藏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篇:币模发展史

      回想当初集币不久,有关币模的一些名称看起来云里雾里:工作模、阴模、阳模、子模、母模、原模、二元模、祖模等等。后来看多了,八九不离十能猜出个大概意思,但是还是不知其所以然。读了Walter Breen的Dies and Coinage以后,才对币模的来龙去脉有了系统的了解。现将读书札记贴出供币友参考,另外加上一些个人观察和评论。本文只是有关币模历史的总结,书中的其它内容还有许多,如造币技术和造币机械等。懂英文的人可以直接到宝泉网下载这本小书,地址是:http://bbs.bqcoin.com/read-htm-tid-4268.html

      和中国古币的浇铸方式不同,西方造币一开始就是在金属片上压出图纹。最早的打制钱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由小亚细亚(当今的土耳其亚洲部分)的里底亚人制作。以下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殖民地锡拉丘兹(今意大利西西里地区东部)的打制银币。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136.jpg

      要压出图纹就必须使用币模。图纹一般是突出于币面的,英文称为relief(浮雕),相应的币模就必须是凹陷的,也就是阴模(die)。

      当时雕模师(古罗马的雕模师称为celator)是直接在金属上雕凿的,所用的工具无非是各种粗细和形状的普通凿子,再加上锤子。那时候还没有压机,因此造币时是把加热后的坯饼放在上下模之间,然后用大榔头猛敲上模,把币模上的图纹压印到坯饼上。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224.jpg

      在这种手敲造币的作业中,下模一般有一个尖尖的长“根”,以便将其敲入一个用作基座的树桩或大木块上加以固定。上模要直接承受榔头的冲击,损耗比下模要快2-3倍。币模损耗以后必须重做,因此上模的图案就比较简单,用在币的反面。而下模因为损耗较慢,图案可以做得比较复杂,用在币的正面。这就是下模往往用来压印币的正面的由来。这些模子用来直接造币,可看作是工作模(working die)。

      手工雕刻工作模的速度慢,而且对雕模师的艺术修养和雕刻技能要求都很高。后来工作阴模上的一些固定成分,如珠粒、日期、数字、字母等就用冲子来完成,免得每次重新雕刻,以便加快制模速度。慢慢地图案上的一些成分也用冲子来完成,如用C这个字母在钢模上冲出图纹的弧线。到了亨利二世 (1154-89) 的统治末期,用手工雕刻工作阴模的做法基本消失,被各种冲子所取代,雕模变成了冲模。这样一来虽然冲子还得由雕刻师制作,但工作模的制模就不必非艺术家或雕模师不可,学徒或没什么技能的普通工人也能用冲子制模了,工作模的制作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图案也比较统一。这些刻有图纹的冲子其实是阳模(hub)的雏形。

一位美国现代手工雕模师的凿子和冲子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312.jpg

       15世纪初,意大利的造章匠受到古希腊、古罗马钱币的启发,把主要图纹的浮雕刻在一个冲模上,然后用这个冲模(阳模)和其它一些刻有字母等的小冲子来制作阴模(工作模)。这样就可以批量生产工作模,补充生产中的损失。这个手工雕刻的阳模就是原模。

      这样的原模面积较大,用其制造工作模的压力不是靠锤击所能产生的。因此螺旋压机于15世纪中在意大利应运而生。即使使用螺旋压机,也要反复压印几次才能把原模上的图纹完整地重现在工作模上。

螺旋压机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401.jpg

      随着钱币生产量的增加,一个原模不够用了。比如说许多英国币的正面图像是长期不变的,总是当朝君王的肖像。一个图像得用上几十年,用一个原模不可能做出这许多工作模来,因为原模在制作工作模的过程中也会逐步磨损。而且英国海外领地造币厂所使用的君王肖像阳模也得由皇家造币厂分别提供。为了避免手工雕刻多个原模,从查理二世(1630-1685)时代开始不再直接用原模(阳模)制作工作模,而是用原模(master hub)来制作阴文原模(matrix/master die),阴文原模修模后再制成多个二元模(working hub,阳模)。这些二元模被用来制作工作模。

      这样一个制模过程的时间很长,因为需要多次修模。况且制作一个币模要多次压印,而每压印一次后需要退火,把因压印而硬化的金属重新软化下来,因为硬化的金属很脆,容易断裂。所以在时间匆忙而且钱币压印数量不太大时还是会直接用原模制作工作模,跳过阴文原模和二元模。

      到了安妮女王时期(1665-1714),也有雕模师直接雕刻阴文原模的,这样就省去了阳文原模制作这一工序。但是到了1790年,缩刻机开始得到应用。缩刻机的原理,是把刻在油土、石膏等软材料上的大尺寸图纹(15-30厘米)缩小并雕刻到钢模上。早期的缩刻机只能缩刻阳模,就形成了后来的原模(master hub,出自缩刻机)— 阴文原模(master die)— 二元模(working hub)— 工作模(working die)这一标准制模程序。尽管中文翻译比较乱,英文名称其实很有规律。hub都是阳文,die都是阴文。

     (了解了这许多形式的币模后,不禁对所谓的“毁模”仪式产生怀疑。毁掉的只是工作模,还是从油土模到工作模通通毁了?如果只是毁掉工作模,制作新的工作模不难吧?而且工作模通常也不止一副不是?)

早期的缩刻机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502.jpg


现代缩刻机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510.jpg

      缩刻机的出现是制模工艺的重大里程碑。用了缩刻机后,雕刻师无需在实际尺寸的钢模上进行雕刻。大尺寸的油土或石膏模有助于设计师、雕刻师充分表现币章的细微之处。另外,同一图案可以根据需要缩小,用在不同尺寸的钱币上。另一个好处是造币厂以外的艺术家也可以参与钱币的设计,扩大了设计、雕刻的人力资源。但从另一方面看,缩刻机造成了币模手雕工艺的逐步失传,那些出自手雕钢模的币章就越显珍贵。

上海造币厂裔式忠先生手雕制模的金鱼铜章(借用天下成都人王胜先生的图)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605.jpg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616.jpg

      和制模有关的话题还有重模(doubled die)。制作工作模需要重复压印。两次压印之间如果工作模和原模/二元模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工作模上就会出现重叠的印记。使用这样的工作模压印钱币就会在币上留下重叠图纹。

微信图片_20201205032701.jpg

       Walter Breen在他写于六十年代的小书中总结了西方币模发展史。技术发展至今,电脑的应用和金属加工技术的提高,都会给制模工艺带来新的变化。币友中有了解新工艺者,不妨跟帖分享钱币制模工艺的最新进展情况。                          

电话:18553211590
姓名:荐藏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荐藏网

GMT+8, 2025-4-7 17:17 , Processed in 0.0250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