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结果与预期反差
无论是评级,还是再评级,送评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钱币,能得到好的分数,获得高的等级。荐藏评估当然也希望每一枚币,能有个好的认证结果。然而,有时候却事与愿违。在此,聊一聊认证结果与预期反差这个话题。
对荐藏评估比较了解的藏友都知道,荐藏评估不控标,不为人情世故所左右,不以价格论高低,认真对待每枚评级币,依据评估标准和实际品相状态,作出公平合理的认证结果,始终坚持看币不看人!之所以出现认证结果的预期反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钱币现有状态认知的不同
比如这枚1985年精制1元长城币和这枚1980年5角硬币,图中这些位置,原始光泽色泽变化突兀,与周边区域形成极大反差。如果在银行原册中,即便是币面与塑封包装发生大面积接触,也不会形成这种光泽色泽变化,是由后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而送评者介绍是自己拆原册送评,坚持认为是原状态。因此,最终的认证结果与送评者的预期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二、对界定养护尺度把握的不同
比如这枚1984年建35半精制上海版大典和这枚梅花5角硬币,大典国徽面存在深浅不一的擦拭痕迹,梅花5角局部原光泽缺失。两枚币,送评者介绍只是用棉棒轻轻擦拭,认为不是养护。而荐藏评估对养护的界定是:无论是采用物理方式,还是化学方式,只要是后期人为处理,改变币的原有状态,且留有痕迹,皆为养护。因而,这两枚币的最终认证结果,显然不符合送评者预期。
三、对认证等级差别理解的不同
比如这两枚68分的83年2角硬币,出厂原始状态保持程度高,视觉效果基本一致,但品相状态稍有差异,荐藏评估给出了金、银两种不同认证结果。送评者则认为应该是一样的认证结果。
而荐藏评估的依据是:获得四星银标的这枚币,国徽面9点钟方向有一小磕碰,虽在68分标准允许范围内,但未达到68分顶级状态,与五星金标币有差距,只能屈居“亚军”。
之所以会有上述三种预期反差,都是因为送评者对品相状态及评估标准认知与把握的不同。事实上,这两点是与等级层次相对应的,我们以同是67分的1983年2角硬币为例,看一下荐藏评估认证等级层次的差异。
而对于每一枚未认证的评级币,荐藏评估人员都会在保护袋上予以标注,让送评者能够了解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举一反三,不断提升鉴别品相优劣的能力。
在荐藏评估,达到什么标准、贴什么标,是一以贯之的做法。只要收藏者把好入口质量关,五星金标、四星银标,还会离您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