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查看: 1697|回复: 0

[发表原创] 荐藏聊收藏:防雷避坑——荐藏给出的几点建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5 2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雷”避“坑”——荐藏给出的几点建议

  玩钱币收藏时,最怕的是什么?相信每一个收藏者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且所有的答案汇总起来,肯定会很多很多。在与收藏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掉坑”、“踩雷”、“被割韭菜”,这些形容吃亏、上当、受骗的词汇,是大家提及最多的,也是大家最怕的。

  现实中,每一个收藏者都不是从一开始就什么都懂的,都需要一个熟悉了解的时间和过程。而且,许多收藏者都有一个相似的经历,河水的深浅还没搞明白,就迫不及待地下水了。因而,“掉坑”或者被“割韭菜”,就是大概率的事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血汗钱,就这么白白地受到了损失。如果是小数额的损失,收藏者或许会自嘲是“交学费”了,可谓非常的自谦和大度。但是,如果是数额较大的损失,那种心痛和被“骗”的感觉,对于一些收藏者来说,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

  钱币的评级,确实在防止假币方面发挥了作用,评级币的分数,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币的品相状态,对钱币藏品交易的透明化、规范化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评级币以分数为准”似乎成了某些收藏者的信条。然而,无数的实例证明,评级币的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钱币的品相状态,也解决不了钱币收藏的一切问题。有道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伴随钱币评级而生的,是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的钱币品相状态。许多收藏者对裸币的事还没有搞明白,就趟进了钱币评级这条“河”里,而评级币的溢价幅度比裸币还要高,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若“掉坑”、“踩雷”或被“割韭菜”,所面临的损失也就更大。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收藏者被割了韭菜,非常令人惋惜。

  说到这里,并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唱衰钱币评级,反而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玩好评级币的收藏。因此,建议大家在收藏评级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钱币评级和再评级的原理是什么,一定要知道钱币评级和再评级究竟能解决哪些问题,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评级币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一定要知道买进一枚评级币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钱币收藏活动步入健康、稳健的发展轨道,才不会轻易地把被人做了手脚的,或者是与实际收藏价值相违背的评级币买回来,让自己的血汗钱蒙受损失。那么,收藏者需要具体了解评级币的哪些方面呢?我们在此总结了五条:

  一是评级公司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国内评级公司,还是国外评级公司,各评级公司执行评级标准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同样的一枚币,送到A公司,可能是67分;送到B公司,可能是68分;送到C公司,可能是69分。同样的一枚币,也许会出现三个分数等级。如果按照“评级币以分数为准”的观念,只看分数,那么,也许是买对了,但也许有可能花了69分的钱,买回来品相状态实际上是67分的币,由此存在着实际品相状态差异带来的收藏价值差异的风险。

  二是品相状态之间的差异。整卷拆出来的币,未必都能评到67分,老卷拆的币,经过养护也能评到67分,这是客观现实和基本常识。但是,未经养护得到67分的币,经养护得到67分的币,两者的品相状态和收藏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同样,即便都是新卷拆送评的币,即便都是67分,有的有氧化点,有的没有氧化点;有的划痕少一点,有的划痕多一点;有的有触碰痕迹,有的没有触碰痕迹。可以肯定的说,无氧化点、无触碰痕迹、划痕少的,品相状态肯定好于有氧化点、有触碰痕迹、划痕多的。如果花同样的价钱,买回来有氧化点、有触碰痕迹、划痕多的,或者是经过养护的,自然要吃亏一些。

  三是送评周期不同的差异。在钱币收藏圈,经常听到“宽评”、“严评”之说,实际上,或许会存在这种现象,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送评时间的不同,或许会遇到评级人员的不同、工作强度的不同、情绪心理的不同,评级结果或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其实,钱币评级毕竟是由人工来操作的,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实属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送评者来说,如果评级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许会选择“砸盒重评”的解决方式。而砸盒重评出现分数变化,是极为常见的事,并没有那么神秘,送评的数量多了,自然会有所体会。对于收藏者来说,如果觉得分数高评了,不购买便是。

    四是再评级理念标准的差异。看似都是贴有同样颜色的标签,但是,因为每一个再评级公司的理念和评级标准不同,同样颜色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有差异的。在这方面,我们在以前做过介绍,比如同样是金色标签,美国的CAC表示原来的评级评低了,如果重新送评,有可能升级。而荐藏评估表示在品相状态、光泽状态、色泽状态、珍稀程度、视觉效果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所在分数等级的星级标准。也就是说,同样是金标,CAC指的是评分偏低,荐藏评估指的是五项指标均达到星级标准,是对钱币的整体综合评价。两者含义的区别很大,钱币的实际品相状态肯定也有差异。

  五是选择方向不同的差异。在钱币收藏圈里,经常会听到“买什么,什么跌”的抱怨。但是,现实中,也有“买什么、什么涨”的存在。两者之所以有天壤之别,最根本的在于选择方向的不同和认知的不同。“买什么、什么涨”的,首先是“买的对”。“买的对”的收藏者,非常了解好的评级币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知道“品相+状态”对评级币意味着什么。而相对而言,“买什么,什么跌”的,肯定是“没买对”。“没买对”的收藏者,多是只看分数,只追求分数的极致,忽视了状态是一枚评级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两者兼备,不可或缺。就像一位收藏者,在价格高峰期时,只看分数买回来的19枚养护币,待到何时才能再有溢价呢?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大体的分析。实际上,影响评级币品相状态和收藏价值的,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具体因素,比如说自然彩与非自然彩、自然包浆与非自然包浆等问题。但是,作为收藏者,是否应该始终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对自己的血汗钱负责,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认知和观念是不同的,最终的结果也肯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投资失败,没有人愿意花高价钱买回来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评级币。因此,评级也好,再评级也罢,其最核心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是能够较为清晰、准确地界定钱币的实际品相状态,给出公正合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分数等级,为收藏者提供一个可信的参考依据。

  而收藏者在选购评级币时,应该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出手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这枚币的扣分因素是什么,能否接受扣分因素的存在?这枚币的原有状态是什么情况,能否接受后期人为因素的存在?这枚币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什么,能否接受分数等级的价格差异?如果是再评级币,这枚币的再评级认证依据和条件是什么,能否接受认证等级的品相状态差异?买回来是为了砸盒重评,还是为了长期收藏?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掉坑”、“踩雷”、“割韭菜”的风险,保证资金投入的安全。
电话:18553211590
姓名:荐藏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交易安全提醒:凡未使用网站中介交易的,交易安全由会员自己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荐藏网

GMT+8, 2024-6-30 12:00 , Processed in 0.0220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